微熱山丘附近的龍脈─捉脈取穴的要訣

俗語說:「認龍容易,點穴實難」,點穴的功夫是最精最微的,隱隱隆隆的地氣,要很仔細的尋找和推斷。

但想要取穴,就必須先學會認脈。

其要訣如下:

以星峰行度而定其龍,即龍之降勢以捉其脈,由脈之入路以取其穴。

因為龍脈的行走,如同人身上的氣脈,可以從人的容貌來看出端倪,所以龍氣之盛衰強弱,可以依天星行度而認其地氣,再來看其降勢之形體,而定其脈行之聚散,在地氣之聚處,以取其穴。

而脈分為三種,分別是「起伏脈」「仙帶脈」「平受脈」。

起伏脈就是高山龍,脈的走勢是一起一伏,大頓小跌,斷而復起,起而又斷。或高或下,有低有昂。卜氏云:「一起一伏斷了斷,到頭定有奇蹤。」外觀要星峰磊落,山勢奔騰,千峰聳秀,萬嶺巍峨。

仙帶脈就是平岡龍,脈的走勢是屈曲擺折,逶迤活動,如生蛇,如之玄,如飄帶。卜氏云:「脈若帶連,何必高昂之阜。」外觀要活動擺折,屈曲悠揚。

平受脈就是平洋龍,由於脈落平洋,一望無際,相牽相連,微有體勢,高一寸為山,低一寸為水。卜氏云:「勢如浪涌,何須卓立之峰。」必須要隱隱隆隆,平中有突,墩阜相連。

八卦山山脈本身就是一條平岡龍,從山的側面看八卦山毫無起伏,但如果走在139縣道的龍脊上,你會發現龍脈本身是曲折擺動,如同蛇行,而其中在微熱山丘經高爾夫球場的路上,就分出了一條支脈結穴。

經過這條支脈時,如果不細加注意,根本難以發現,因為道路就開在龍脈的過峽上。

走在脈上,會發現兩邊的支腳緊護著龍脈,令脈不受風吹,在經過一戶人家之後,脈的坡度開始變大,接著脈開始擺動,形成連續彎道,細數之下,大約是九次的屈曲擺折。

之後脈進入一果園結穴,餘氣從龍穴的左邊大彎環,來到前方的內明堂作為近案,形成「纏玄武,繞青龍,親朱雀,包白虎」的形勢,將穴場包繞的很緊密,而案台之外就是由草屯市區所構成的中明堂,草屯的大虎山與後方的山巒則形成層層的朝山。

這個龍穴的腹地適合蓋陽宅,雖然發福甚快,但只發一代,原因是因為這個穴是旁受穴。

旁受穴是因為正龍龍氣太旺盛,在過峽處,或枝腳橈棹間,或於纏送護托從龍之上,或龍虎餘氣官鬼之所,所形成的龍穴。《捉脈賦》云:「眞穴未葬,雖邊傍而可發;正穴既下,盡氣脈以兼收。」也就是此等穴,發福極速,但如果正龍的正穴使用後,就會奪其龍氣,因此很快也就衰敗了

我始終覺得穴不單指胎,而是和周圍的巒頭、明堂、水路、地物互相結成的形勢,統稱為「穴」

要分辨地理師的真偽,其實就在「點穴」的功夫上,看看坐何山向,水局消納,龍虎案砂,陰陽相生,是否一一合法。

由此推論,便知地理師有無真本事。

想了解更多生基資訊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