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形取穴─錯將蚯蚓看成蛇

由風水的發展過程可以得知,風水從原本「氣」的理論,到了唐朝時,便有了完整且具體「龍穴砂水向」的實作方法。

唐朝楊筠松在所寫的憾龍經與疑龍經中,就仔細地將龍之星體分為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、破軍、左輔、右弼等九星,並以樹木的枝幹來比喻龍力的厚薄輕重。

同時也將尋龍、點穴、認砂、辨水、立向、定局、造葬等等風水的種種要訣,都做了詳細的整理。

之後楊公跟他的弟子,在一次次尋龍中知道,龍脈力量的大小可以從枝幹中看出,而龍力的厚薄會影響發展時間的長短,同時也發現,有的幹脈只富不貴,反而有的枝脈卻出官貴,究其原因,原來在於「格局」不同龍的格局關係著發展的富貴貧賤

所以後來宋朝國師張子微寫了玉髓經,就以「形格」來論龍的貴賤,像是金斗玉印、金牛轉車、象簡玉圭、寶劍出匣…,這是因為內有貴氣,才會外顯貴格,所以古人說:相山猶如相人,因為人之相,有高大豐厚者,有短小精練者,有奇相,有怪相,但只要生得相好,合得貴格,不論高低大小,都能有一番作為,而龍穴也是如此。

總的來說,正確的尋龍之法就在於:

辨其星辰,以認龍脈的真偽。

辨其格局,以定龍脈的貴賤。

辨其枝幹,以知龍力的厚薄輕重。

但是到後來所衍伸出的「喝形取穴」,卻使得後世學風水的人捨本逐末,拘泥於書上所寫所繪的圖形,並且以此來勘查山勢龍脈,結果卻造成指鹿為馬,將蚯蚓看成蛇的笑話。

我認為一位真正的地理師,首先要有把握,能夠將找到的龍脈本身的來龍起祖,穿渡過峽,轉換傳變,過脈入首從頭到尾解釋清楚,這樣為龍穴取名,才「名正言順」。

但是許多半桶水的地理師,也不管龍從哪裡來,到哪裡跌斷,何處再起星辰,有沒有束氣過峽,只靠著三寸不爛之舌,將一塊不毛之地冠上響噹噹的名字,說是龍穴寶地,還大肆廣告,卻因此誤導了很多無知民眾,以為名稱好聽的都有結穴,不僅名不符實,造葬後還令人退敗破財、人丁凋零。

我奉勸所有對於風水有興趣的人,想要學習風水的人,有志於弘揚風水的人,必須好好深入研究風水的歷史,熟讀祖師的著作,並且禮拜明師,由老師親自講解口訣,同時自己時時去實地勘查,才能真真正正掌握到風水的訣竅。

1 Comments

發表留言